罗锡文院士与华农学子畅谈“科学家精神”

 作者:朱汉斌,陆永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3/15 9:19:39 字体大小:

“我不知道50年、100年以后,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是我知道100年以后,我们还要吃饭,我们还要种地,我们还需要农业机械,所以农业机械是一个永恒的事业!”3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为该校青年学子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当天,一场“我与院士面对面”活动在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举行。活动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百千万工程’”。

罗锡文在分享。

活动中,罗锡文回顾了与农机结缘数十载的心路历程,诠释了他“将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让农业生产所有环节都实现机械化”的初心使命,勉励青年学子以创新进取精神,努力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罗锡文的左手无名指比正常的手指要短一些,那是他小时候和姐姐比赛割水稻,因贪快而被镰刀割下了一小块。罗锡文回忆起小时候自己跟随妈妈下田劳作,每次弯腰插秧久了,他就喊“腰疼”,妈妈总会“训斥”他:“小孩子哪有什么腰,快插!”“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不用人插秧就好了。”幼年繁重艰辛的劳作成了他科研的动力。

罗锡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深入农田能够帮助研究者找到创新的灵感,只有通过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农业实践相结合、将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才能找到科研的灵感和方向。”罗锡文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里发现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油菜院士”傅廷栋在学校资源圃里发现全世界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株以及他本人在田间地头开展农机研究的故事,阐释了农业科技工作者“下田实践才能出真知”的理念。

罗锡文谈到,2020年,华南农业大学创建了首个水稻无人农场,从最开始的整地,到最后的收获,已经实现了全程智慧化、无人化。2021年,无人农场的早稻种植亩产达到662.29公斤,远超传统种植的500公斤。这一成果进一步证明了无人农场技术对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巨大潜力。无人农场等技术的应用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中的体现。

“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农业机械研究生,我将谨记教诲,在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华农品格,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兴农人才。”华南农业大学2021级机械专业研究生张文杭说,罗院士勉励学生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活动现场。本文图片由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罗锡文的分享引起青年学子的强烈共鸣。大家踊跃提问,就“如何坚守农业机械研究这项艰苦又富有挑战的工作”“智能农机如何在山地丘陵地区推广使用”“传统农业机械如何创新”等话题与罗锡文进行深入交流。

“罗院士这种‘终心无悔为农机事业奋斗’的科学家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学子!”华南农业大学2021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丁颖创新班本科生黄庆董谈到,自己计划攻读研究生,继续深耕学业,争取为“百千万工程”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