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京网投app_澳门葡京游戏-【在线*平台】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论文 >《最新论文》>正文

分析鳄蜥自然栖息地塑料圈生态特征

 2024/6/24 10:57:27 《最新论文》 作者:中国科学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金平团队在濒危动物鳄蜥自然栖息地塑料圈生态特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

“塑料圈”指定植在塑料表面的微生物,在介导微生物传播、影响元素循环、改变塑料环境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人们对濒危动物栖息地塑料圈的生态特征及其潜在影响知之甚少。

陈金平团队利用扩增子测序、物种互作网络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从鳄蜥栖息的溪沟采集的塑料、水体、土壤及鳄蜥皮肤拭子样本的细菌和真核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与水体和土壤相比,塑料表面细菌和真核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虽然较低,但形成了更复杂、稳定的互作网络,反映了塑料圈具有独特的稳定性维持机制,特别是通过增加物种间的负相关作用及减少生态位重叠以促进群落稳定。这种机制将增强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抵御环境干扰的能力。

此外,基于机器学习的SourceTracker分析发现,塑料与鳄蜥之间存在微生物交换,预示了附着于塑料的微生物群落可作为包括有害物质在内的物质交换的流动基因库;功能预测发现,塑料表面富集了参与一碳化合物代谢以及促进碳酸盐沉淀的细菌,表明塑料圈具有影响鳄蜥栖息地碳沉积的潜能;塑料表面的细菌群落比真核微生物群落复杂且稳定,这将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

研究结果深化了人们对塑料圈生态学的认识,为濒危动物栖息地塑料污染风险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4.116541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